新生隐球菌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,直径一般为 4~ 6um,外周有宽厚英膜,荚膜较菌体大1~3倍,折光性强,一般染色法不易着色而难以发现而得名。常采用墨汁负染色法,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荚膜。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。
隐球菌归入半知菌亚门、半知菌纲、隐球菌目、隐球菌属。该菌于1894年首先在法国发现,我国于1964年在南京首先发现。隐球菌属包括17个种和7个变种,其中仅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有致病性,新生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也可存在于人体体表、口腔和肠道中。
本菌属外源性感染。经呼吸道侵入人体,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,主要侵犯肺脏、脑及脑膜,也可侵犯皮肤、骨和关节。新生隐球菌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,如AIDS、恶性肿瘤、糖尿病、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。因此,临床上隐球菌性脑膜炎常在系统性红班狼疮、白血病、淋巴瘤等病人中发生。近20年来,隐球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,在国外已成为AIDS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是AIDS死亡的首要原因。在国内已将隐球菌病与病毒性肝炎等同列为乙类传染性疾病,是人类面临的一种严重的真菌病。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物质是荚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