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:红细胞平均容积(MCV),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,以飞升(fl)为单位;红细胞血平均红蛋白含量(MCH),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的量,以皮克(pg)为单位;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(MCHC),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(g/L)。
MCV(fl)=HCT/RBC=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/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。单位也是可以换算的不记得单位的可以自己换算下。1fl=10^-15L。
MCH(pg)=HB/RBC=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/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。1pg=10^-12g
MCHC(g/L)=HB/HCT=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/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。 所有的单位都是可以换算的,这也方便记忆。
人群 |
MCV(fl) |
MCH(pg) |
MCHC(g/L) |
成人 | 80-100 |
26-34 |
320-360 |
1-3岁 |
79-104 |
25-32 |
280-350 |
新生儿 |
86-120 |
27-36 |
250-370 |
*参考本科教材
贫血形态学分类 |
MCV | MCH | MCHC |
临床意义 |
正常细胞性贫血 | 正常 | 正常 | 正常 | 急性失血,急性溶血,再生障碍性贫血,白血病等 |
大细胞性贫血 |
增高 |
增高 | 正常 | 叶酸、Vit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|
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|
降低 |
降低 | 正常 |
慢性炎症,尿毒症 |
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|
降低 |
降低 | 降低 |
铁缺乏,VitB6缺乏,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,慢性失血等。 |
*参考本科教材
1升=1000毫升
1毫升=1000微升
1微升=1000纳升
1纳升=1000皮升
1皮升=1000飞升
1千克(kg)=1000克(g)
1克=1000毫克(mg)
1毫克=1000微克(μg)
1微克=1000纳克(ng)
1纳克=1000皮克(pg)
1皮克=1000飞克(fg)
(一)检测原理
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(RDW)反映样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,即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客观指标,常用变异系数(CV)表示,由血液分析仪的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导出。
(二)方法学评价
RDW是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评价,比血涂片红细胞形态大小的观察更为客观和准确。
(三)质量控制
RDW异常受样本中红细胞碎片、红细胞凝集、双相性红细胞的影响。
(四)参考值
RDW<11-14.5%(不同资料有不完全相同)
根据外周血检测结果进行分类: Wintrobe 根据外周血红细胞的三个平均指数(MCV、MCH、MCHC)的检测结果对贫血进行了分类。本分类方法可用以推测贫血的病因,特别是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估计帮助较大,但使用的均是平均值指标。
为进一步进行贫血的分类,Bessman 于1983年提出了MCV和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方法,将贫血分为:
正细胞均一性(如急性失血、溶血)
大细胞均一性(如再障、MDS)
小细胞均一性(如慢性疾病性贫血、轻型地贫)
正细胞不均一性(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、双相性贫血)
小细胞不均一性(如缺铁性贫血)
大细胞不均一性(如巨幼细胞贫血)
形态学分类 | MCV | RDW |
临床意义 |
正细胞均一性 | 正常 | 正常 | 急性失血,急性溶血 |
小细胞均一性 | 减小 | 正常 | 如慢性疾病性贫血、轻型地贫 |
大细胞均一性 | 增高 | 正常 | 部分再障,MDS |
正细胞不均一性 | 正常 |
增高 |
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、双相性贫血 |
小细胞不均一性 | 减小 | 增高 |
缺铁性贫血、HbH病、β-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(非轻型)、重型血红蛋白病(如AC)、G6PD缺乏症 |
大细胞不均一性 | 增高 | 增高 | 如巨幼细胞贫血 |